佑聖宮發展歷程

佑聖宮不僅成為當地信仰的中心,

也見證了社區的發展與變遷。

如今,這裡不僅是信仰的象徵,

更是文化與歷史的承載體。

佑聖宮發展歷程

創立與奉祀主神

佑聖宮主要奉祀北極玄天上帝、陰陽司公,以及副祀酆都城隍爺與五路財神等諸神。該廟起源於民國20年,由洪守榮先生於13歲時參加學堂遠足,得玄天上帝金身供奉於家中。民國37年,神像移至副主委謝德忠先生的祖厝神廳,開始為信徒提供占卜問事,並為陰陽司公立金身。

遷址與擴建

民國48年,佑聖宮遷至現址東大路旁,並於民國50年改建為三層樓的建築,三樓為主廟殿。隨後於民國70年增建後殿,以應信眾需求。同年,新竹市升格為省轄市,佑聖宮舉辦遶境盛典祈福活動,並獲當時新竹市長施性忠頒匾嘉獎。

土地購置與管理委員會成立

民國80年間,廟主洪姚梅英及信士集資購置廟後100餘坪土地,為新廟建設提供基礎。民國82年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,由姚誠吉擔任主任委員。當年舉行盛大的陰司公成神典禮,吸引友廟贈匾賀祝,市長童勝男等人也親臨道賀。

重組與社會服務

民國83年,管理委員會改組,由林翁麟賢出任第二屆主任委員。該年5月,佑聖宮再次舉辦遶境活動,吸引四十多個單位共二千餘人參加,涵蓋南寮、竹北等地區。陰陽司公於當年指示需在年底進行路祭,祈求東大路三段人車平安,於12月31日順利完成。

第三、四屆管理委員會

民國85年,鄒祥先生接任第三屆主任委員,並將廟宇遷至新址,以利信徒參拜。新廟殿於當年5月5日落成,玄天上帝等神祇安座大吉。同年,佑聖宮參與全省玄天上帝弘道協會活動。民國87年,楊坤益擔任第四屆主任委員,積極推動友廟聯誼,並在九二一震災後率隊前往南投賑災。

購地擴建與城隍駕臨

民國89年,佑聖宮購置389坪土地,並由楊鑑洲出任第五屆主任委員。同年,酆都鬼城城隍駕臨佑聖宮,並指示雕塑金身安奉於酆都城隍殿內。楊主委二次率團至四川酆都朝拜,並於年底自掏腰包購地捐贈廟宇,為未來擴建奠定基礎。

正名與社會活動

民國91年,顏松永擔任第六屆主任委員,推動新竹市寺廟登記,正式命名為「佑聖宮」。當年舉行全市平安遶境活動,並取得新竹市政府正式寺廟登記。民國94年,應湳雅聯里委託,佑聖宮舉行路祭,為當地居民祈求平安。

發展現況

佑聖宮目前已傳至第七屆主任委員林再興先生,廟務運作逐步邁向完善,並積極參與各地友廟慶典,持續發揚道教文化及民間信仰。

佑聖宮路祭經歷與神蹟

民國83年,陰陽司公於當年指示需在年底進行路祭,祈求東大路三段人車平安,於12月31日順利完成。當日發生許多不可解釋之神蹟展現紀錄......

自焚亡魂得以超渡

在路祭第四、第五場次進行時,當地里長和道士嘗試超渡一名在橋上自焚的小孩的魂魄,卻無法成功請到魂,亦未得到神筊(聖筊)。陰陽司公親自降臨,指示請所有其他鬼魂讓開,並只留該自焚小孩的魂魄。遵從指示後,成功請到該小孩魂魄,得以為其超渡。

槍殺警員的安魂儀式

在東西向快速道路下,一位曾被槍殺的警員魂魄於路祭時難以召請,這讓道士回憶起酆都城隍爺一個月前的指示,需將該警員的官階提升一級。於是,道士在亡魂紙身前象徵性地增添了官位。隨後,一陣風吹過,倒下的亡魂紙身竟自行站立復位,顯示安魂儀式已得神靈默允。

冥漠宮路祭與渡化亡魂

於湳雅街溪洲橋頭冥漠宮前舉行的路祭中,設立兩尊紙製和尚像,象徵和尚誦經超渡亡魂。透過誦經之意,祈望普度當地無主孤魂,助其安息。

車禍頻發之地的祈福路祭

民94年農曆2月4日,在湳雅街舉行路祭儀式,因該地段時常發生車禍事故,當地里長為行經此地的路人祈求平安。前一日為颱風天,風雨交加,而在路祭當日,天氣卻轉為晴朗,儀式得以順利進行。此事件發生前十天,一位已逝十年的孫子託夢給其祖父,提醒其前往湳雅街確認路祭安排,顯示祖孫之情深厚。

七月普渡與雷鳴神蹟

農曆7月29日普渡時,道士準備為一萬鬼魂進行普渡儀式,需舉行五雷鑑醮。在儀式前,道士向神明請示是否同意此普渡事宜,並順利得神允。儀式當日下午,雷鳴響徹,顯示天地同感,神靈默允,讓道士及信徒深感神恩無量。該次道士亦不敢收取服務費,表示對神靈之敬畏和感謝。

支持佑聖宮的建廟計畫

您的捐款將幫助我們修繕和擴建佑聖宮,讓更多人受益。

Share by: